主觀選擇 vs 客觀必然

工作流程自動化的需求,究竟是
主觀的選擇
還是客觀的必然?
但不論是哪一種,最好不要抱持著 "我是為了你好"的心態
而是需要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,覺得不需要自動化的人,心裡會怎麼想?
主觀的選擇 ↓↓↓
- 我多花點時間就可以處理,沒必要自動化
- 學習自動化的時間 > 省下的時間
- 改變帶來的不確定性,例如怕效率提高會被賦予更多工作
客觀的必然 ↓↓↓
- 是否存在大量重複性的工作 & 任務
ex. 例如財務報表的對帳與審核 - 是否會隨公司的營業規模擴大而變成瓶頸?
ex. 廣告數據分析,當需要整理的後台投廣數據從 10 個變成 100 個
方法:
- 量化時間成本
ex. 花幾個小時寫出腳本,但可以省下未來的數百小時 - 從對方真實的痛點出發,而不是推銷自己技術有多厲害有多猛
- 設計最小可行解(MVP)降低學習門檻
ex. 幫對方寫一個簡單的腳本
但如果這些方式,依舊無法讓對方願意嘗試,
或許就不該勉強彼此。
因為,就像愛情一樣,
不是你不好,只是我們不適合。
不要抱持著「我是為了你好」的心態。
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時區,
也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,
何必非得要跨出舒適圈不可?